6月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办,法制日报社、新华网、法治网、北京广播电视台等权威媒体鼎力支持的“2024-2025法律服务创新产品论坛暨第二届法律服务创新产品案例发布会”在北京圆满落幕。
京衡湖州所罗大平律师团队研发的“基金+基地”产业链招商法律服务产品,经初审、复审、专家评审等环节,从全国600多件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膺商事与金融法律服务创新产品入选案例奖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党组书记胡明和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颜冬生为罗大平律师颁发证书、赠送鲜花
会上,京衡湖州所管委会主任罗大平律师就入选案例“基金+基地”产业链招商法律服务产品进行了专题分享,详细阐述了该法律服务产品的创新理念与实践价值,受到了与会专家、评委、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认为“基金+基地”产业链招商法律服务产品契合时代需要,集专业性与创新性、可推广性一体,是新时代律师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
“基金+基地”产业链招商法律服务产品源于法律服务市场需求。新形势下招商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发展,“资本赋能招商”成为热门模式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和国企基于资金实力、耐心资本方面的优势,设立市场化的产业投资基金,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以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以“补链”“强链”为切入点,开展精准招商,迫切需要配套的法律服务防范决策和投资风险。
该产品的特色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从“单一服务”到“协同赋能”。突破传统法律服务的“合同审查”模式,将法律风控嵌入产业链招商的 规划-落地-运营全链条,提供“合规+资源+商业”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整合资源,提供增值服务。
二是动态风险预警,提供投后管理增值服务。动态监测企业经营、行业政策变化,建立红黄蓝风险评级机制,提前干预潜在纠纷(如企业资金链断裂预警、实控人刑事风险)。
三是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开发产业链招商法律工具包(基金设立指引、政策合规清单等),针对不同产业特性(如新能源、生物医药)定制专项合规方案。
四是“法律+金融”创新工具。设计知识产权证券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新型交易结构的法律框架,提升产业链资金流动性。
五是充分利用基金工具退出便利性。在涉及国有产权退出时,利用国家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红利,设计国有基金份额转让的便利化机制,满足招商投资市场化、高效化、便利化需求的同时守住合规底线。